巴·布和朝鲁,1959年生,内蒙古巴林右旗人,研究员,1984年内蒙古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毕业,获学士学位。1995-2000年间分别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、英国大学讲学并进修。内蒙古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。兼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,内蒙古文联副主席,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,中国蒙古文学学会秘书长,西北民族大学兼职教授等。
学术论文有《柴达木田野调查报告(1985,1988 ,2001)——青海蒙古文《格斯尔》 演唱艺人、相关文化遗址、历史、传说、宗教信仰、民俗以及该史诗的内容和形式问题 》《大河源上观巨流——再谈青海蒙古族〈格斯尔〉的特性及普遍意义》《蒙古族节庆文化的结构、内涵和变迁》《搜集整理民间文学学术文本的方法论问题》等数十篇。专著和编著有《隆福寺〈格斯尔〉》《琶杰格斯尔》《蒙古包文化》《蒙古族民俗文化·节庆文化卷》《马背上的民族·物质文化卷》《尹湛纳希全集·诗歌卷》等。
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二等奖2次、内蒙古社会科学院一等奖2次、建院30周年标志性成果奖1次、自治区文艺创作索龙嘎奖1次,曾入选自治区“321人才工程”第一层次,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,荣获内蒙古自治区“草原英才”称号。